慕尼黑研讨会结束 10 天后,我们正式发布活动专题报告(link here)。我们试图涵盖汽车照明供应链面临的各种挑战。
汽车电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带来的转型,由来自加利福尼亚和中国的汽车新势力推动,包括科技企业(特斯拉,Rivian,小米,华为),高功率计算(高通、英伟达)和AI在内的新的技术可能性。曾经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,比行业预期的要快得多,行业已准备好接受转型趋势。一切似乎都有点措手不及。
其次是新技术(MEMS、显示、计算光学、激光)和新法规带来的转型,这些法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(投影和智能照明)和新的限制(V2X 通信以及 ADAS L2++ 和 L3 自动驾驶功能对网络执行管理和软件更新管理提出要求)。如今汽车属于开放的外部云(AWS 等),需要法律框架,并完全改变了汽车开发和认证的方式。CS 和 SUMS 圆桌讨论基于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,我们将在下个月的专题报告中进行介绍。
最后,减碳的转型。减碳正在成为现实,出现了具体的方案。慕尼黑研讨会成功将供应链聚集起来,在可持续性环节,提出了诸多减碳举措。这可能会完全改变行业的研发方式。正如法雷奥所说, 80% 碳足迹在设计阶段已定型。一款经典车型设计花费3 年, 生产7 年。也就是说,目前汽车设计的有效期为 10 年。期待 2035 有所改变, 2025 就需付诸行动。